五老峪—我的故鄉
由於本人才疏學淺,不擅描述,隻好借助圖片。其實,在初冬用手機拍的圖片同樣不濟,那就作為引玉之磚獻給讀者,以期老師們前來五老峪實地參觀、采風,寫出盡善盡美的文章,拍出美輪美奐的圖片,用以宣傳五老峪,使更多的人了解五老峪,幫助五老峪。
從博山乘坐44路公共汽車一路往南,經八陡、謝家店、夏莊到東瓦峪下車,沿向西南的寬闊的水泥路前行二裏,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五老峪水庫(現在時興叫湖,因此有人叫它五仙湖。因為它是上遊眾多泉水匯聚而成,我在《五老峪傳說演義》中叫它匯泉湖。)
寬闊的湖麵水平如鏡,跳水的魚兒和覓食的水鳥不時在寬闊的水麵激起層層漣漪。
風平浪靜的晴朗天氣,太陽光透過清澈的湖水一直照到湖底,形成天上一個太陽,水麵一個太陽,水底一個太陽的美妙景象。
村碑
村碑
沿水庫西側南行,來到一處即使是四十多天無有效降雨仍然有流水跌宕而出的石龍口。
現在五老峪村所處的位置,從前是一個堰塞湖。為了迎接遷來安家的新村民,五老之一水老水沝淼(成仙又下凡的大禹)化作黃熊開挖堵塞水流下泄的泥沙的時候,一條青龍前來阻擋。在掌扇玉女和泰山碧霞元君派來的白虎幫助下,水老取勝,青龍變成了石龍,堰塞湖水經石龍口流出。
進了石龍口,綠樹紅瓦的五老峪村分列在五老峪河東、西兩側,習慣上叫河東、河西。
五老峪村全村共有居民140戶,495人。村裏的年青人考入大、中專院校畢業後,大多在各級政府、各類企、事業單位工作,有的在國外從事教學、醫學科研工作。
《村規民約》、《紅、白理事會章程》
筆直、平整的街道。
石碾碾碎苦難,石碾迎來新時代。我小時候這樣的石碾見過五盤。過去幾乎家家有石磨,石磨又分水磨和旱磨(有的地方叫幹磨)。
連接河東、河西的架在五老峪河上的橋梁。
村橋
村橋
村橋
五老居住的五行山莊遺址,我小時候還能見到些許痕跡,現在已蕩然無存。正是:五老飄然離故鄉,獨留故居五行莊。如今遍尋不見影,遺址憑吊空神傷。
五老:金鍂鑫、木林森、水沝淼、火炎焱、土圭垚。
玉女娘娘石
前身是玉皇大帝身旁執掌五行八卦乾坤地理扇的掌扇玉女。東漢和帝時孫悟空大鬧天宮,一路打上淩霄寶殿,揮金箍棒向玉帝打去,玉女挺扇遮擋時寶扇被打出南天門外。玉女追下來時寶扇落地生根,形成了現在的五老峪流域。玉女化作石像守衛著這裏的山山水水、一草一木,守衛者著這裏的生靈。
五老峪流域群山環抱,眾多泉水匯集到五老峪河流經石龍口注入五老峪水庫(匯泉湖)。
五老峪寨
從山陽看五老峪寨
遠處的五老峪頂
左上方是被開采殆盡的風門口巨石殘存
半山腰的水池
休憩長廊
半山長廊
雖不青翠欲滴,但在北方初冬的山腰如此頑強,已是難能可貴。
往正前方看,魯山若隱若現。
山頂長廊
半山水壩
山溝水壩
山肩水壩
山肩水壩
連環壩
初冬殘荷下的小魚兒。
九曲橋
異形壩
天藍藍,草青青,水碧碧,鷗鷺鳴。
初冬的五老峪,一點兒也沒有蕭條氣象,有的是生機勃勃,有的是怡人的風光。
叵耐本人才疏學淺,愧對我的故鄉。期待老師們前來觀光采風,讓五老峪以美麗的容顏出現在讀者麵前。